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党风廉政 > 学习资料 > 党风文摘专辑

党风廉政学习文摘 (2017年第20期)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17年12月01日
字体大小:

  【廉政时评】

 闻过不改终有悔

  “痛莫大于不闻过,辱莫大于不知耻。”日前热播的专题片《巡视利剑》中,多名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在镜头前哽咽忏悔,有了过错却听不进批评,做了错事又一意孤行,越陷越深,终至不可救药、身败名裂。血泪教训沉痛深刻,后来者须当谨记,“莫使后人而复哀后人”。

  “修身以不护己短为第一长进。”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过失,重要的是能听得进逆耳忠言,能发现并及时改正缺点过失,不让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。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著名的《忏悔录》中,把自己做过的错事一桩桩、一件件摆得非常清楚,并直言不讳“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,这就是我所想过的,我当时就是那样卑鄙龌龊的人。”我国历史上有曾子“吾日三省吾身”、曾国藩自省己过,留下不少佳话。血脉中渗透着先进性和纯洁性DNA的中国共产党人,“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”的精神和勇气更需胜于古人。1942年在陕甘宁边区,群众一句“为什么雷公没有劈死毛泽东”的气话,传到毛泽东同志耳中后,他不是派人去追查泄愤的百姓,而是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愤慨的原因。在得知是因为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过重时,便认真检讨自己,并立即指示把征粮任务从20万担减少到16万担,受到边区群众赞誉。俗话说,识己不易,知过更难。无论是谁,做人做事难免有“灯下黑”的时候,如果能保持清醒头脑,听取他人的批评,就能及时“止损”,修复“蚁穴”,避免“千里之堤”崩溃。

  与此相反,也有人“老虎屁股摸不得”,听不进半点不同意见。古有周厉王暴虐成性、堵塞言路,最终落得个仓皇出逃、客死他乡的悲惨下场。今有一些党员干部,恶闻己过、为所欲为,最终堕入万劫不复境地。面对群众的意见和组织的批评,有的不敢担当、推卸责任,事情办砸了,怪上级指导不明、同级配合不好、下级执行不力,就是不从自己身上找差距;有的文过饰非、诡辩狡赖,把“拉帮结派”伪装成“知人善任”,把“滥发钱物”粉饰成“造福群众”,把“跑官要官”美化成“积极进取”;有的甚至排除异己、打击报复,对提意见的干部群众怀恨在心,一有机会就给人“穿小鞋”。《巡视利剑》中披露,苏树林看到有人在网上议论他违规公款报销,就想尽办法删帖子,把大额发票替换成小额发票继续报销;徐建一在巡视组明确指出问题并要求整改后,并不认真反思,而是忙于掩盖,比如把贵重手表、金条放到茶叶罐里,埋进树坑……种种行径,欲盖弥彰,可悲又可耻。

 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讳己之短,“一条道走到黑”,其原因不外乎怕承认错误折了“面子”、丢了“威信”,更怕因此动摇“宝座”、影响“乌纱帽”。他们怕来怕去,难道不怕缺点错误越积越多,既毁了自己,更玷污党的形象、贻误人民事业?常言道,“好说己长便是短,自知己短便是长”,真正反躬自省、及时修正错误的人,不但不会因此“丑化”自己,反而能得到谅解和认可。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要求用好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特别是第一种形态,不少同志深受触动,主动向组织坦白交心,以实际行动改过自新,实现了自我净化、自我纠偏,重获组织信任。许多人坦言,幸亏及早回头,实乃大幸。

  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自觉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,常思己过、闻过则喜,不断修枝剪叶,确保工作和生活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

  【从政提醒】

  莫让“能吏”变“污吏”

  “能吏”与“污吏”,一字之差、天壤之别。“能吏”固然难得,但若德行败坏,便堕落成“污吏”,遭人唾弃。近日,媒体报道还原了湖南省怀化市原副市长李自成因肆意妄为、“任性”用权,从一名“优秀县委书记”到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,再次敲响警钟。

  “能吏”变“污吏”,对组织伤害极大,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大损失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,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,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。被称为“能吏”的,通常都不是平庸之辈,一般具有精力充沛、刚强果敢、不惧困难、积极进取等优点,如果用于正途,多能成就一番事业,造福一方百姓。但倘若把能力和才干用于投机钻营、谋求私利,不仅毁了个人和家庭,更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,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,令人痛心疾首,叹恨惋惜。

  “能吏”陨落,源于自我膨胀、权力任性,弄不清“我是谁”。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,最初的晋升多与能干事、会干事、干成事分不开。但肇始于对能力、业绩、功劳等出现严重误判,他们慢慢不能正确认清自己,把成绩归功于个人努力,将组织培养、机遇垂青、同志支持统统置于脑后,渐生霸道之气、说一不二,乃至对党规党纪也毫不以为意。王珉曾担任苏州市委书记、吉林省委书记,做出过一些成绩,但到辽宁工作后,他认为已经是最后一班岗,对一些诱惑不再抗拒,对中央巡视组的整改要求敷衍了事,甚至在酒席中当众大发牢骚,妄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大肆贪污受贿,严重违纪违法,终被开除党籍,并被判处无期徒刑。“在两个省当过省委书记,当过两届的,全国没有几个人。”这种自满自负、自以为是,为铸成大错埋下隐患。

  “能吏”变“污吏”,归根到底是由于思想“总开关”没拧紧,权力观、政绩观和利益观扭曲错位,忘记“为了谁”。利为民则顺,事为民则成。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,才可能创出一番业绩,也才更有价值。“李自成”们之所以能够得到组织和群众认可,获得殊荣,当初必定有过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。但可惜,他们的觉悟和操守未能与职务提升同步,渐渐被贪念和欲望裹挟,紧握权柄、刚愎自用,一心想通过“大干一场”攫取更多权力,为个人捞取“资本”、创造“价值”。这样下去,不滑入深渊才怪。

  被严肃查处的刘志军、刘铁男、项俊波等人,都曾被认为是“能吏”,但无论他们当初做出多大成绩,也不能掩盖其违法乱纪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损失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,理想信念不坚定,政治上不合格,经不起风浪,“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”。这几年来党中央毫不手软打下一些贪腐“能吏”,充分彰显不管职位有多高、能力有多强、功劳有多大,只要触犯党纪国法,党绝不容忍姑息的坚定决心和意志。那些认为“能力”和“功绩”可作“护身符”的妄想,可以休矣。

  “能”与“廉”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。远有焦裕禄、谷文昌,近有廖俊波、黄大年,他们不但品行高洁,而且才能卓越,深受干部群众爱戴。党员干部当以先进典型为标杆,正德修身、固本培元,才能防止“污化”,真正成为既干净又干事的“能吏”。

  【警示案例】

  从天堂跌入地狱 我的人生没有假如

  ——霍邱县孟集镇原党委书记杨德春的忏悔

  简历:杨德春,1967年11月出生,大学文化,1989年7月参加工作,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2006年3月至2016年8月,历任霍邱县孟集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、党委书记,霍邱县轻纺协会会长、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委委员、副主任(正科级)等职。2016年11月7日,杨德春因违反政治纪律、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组织纪律、廉洁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,被开除党籍、开除公职,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,等待杨德春的将是法律严惩。

  我叫杨德春,现年49岁。我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。小时候家庭生活十分困难,有上顿愁下顿,衣服补丁连补丁。直到上高中我也是长年掏咸菜罐。那时的艰辛我记忆犹新。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,历经磨难,我终于在1986年考入皖西联合大学,在工民建专业学习三年后,于1989年7月我被分配到石店区牛集乡担任团委书记,1991年我当上了副乡长。

  在组织的关心下,1992年撤区并乡,我到高塘乡任副书记、副乡长一职。2002年10月我在龙潭镇任副书记、镇长。2006年3月,组织上把我调到霍邱东片重镇孟集镇任镇长。2009年我又被提拔为孟集镇党委书记,主政一方。孟集镇这个舞台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。2014年我又被组织上调至县直任轻纺协会会长兼经信委党委委员、副主任。

  回顾人生历程,我能从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学生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正科级领导干部,在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组织的心血和期望。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,没有各级组织的哺育和培养,没有我所工作过的地方父老乡亲的关爱和呵护,我今天仍然是一个一般工作人员。回想我参加工作的27年,组织上给予我的太多了,我终身感激不尽。可如今我却掉进违纪违法深渊,自毁前程。我追悔莫及,万分痛恨自己,为什么会走到这一天?错不可逆转,一切都晚了。我痛苦品尝自己酿成的苦果,幻想着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短暂的梦。可残酷的现实却每天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。

  随着任职时间的增长、职务的升迁和环境的影响,我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放松了世界观、人生观的改造。看到周围老板们坐豪车、穿名牌、上酒楼、大把花钱,过着花天酒地、灯红酒绿的生活,对自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诱惑。特别是在我担任孟集镇一把手后,开始主政一方,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,感到“呼风唤雨”无所不能。

  这时候,围着自己转的人多起来了,自己感到风光了,就开始飘飘然忘乎所以了。在工作和生活中,事事讲排场,摆阔气,整天迎来送往。请客吃饭的人,接连不断,有的为了撑面子,有的为了拉关系,有的另有所图,隔三差五地请我,我每请必到,每到必喝,每喝必醉,伤身体,误工作,毁形象。

  刚到孟集工作的时候,对下级和老板送的红包、钱物,我还是很谨慎的。随着收受红包、钱物的次数越来越多,金额越来越大,我却来者不拒。日复一日如此,便习以为常了。在贪欲激流里,我已难收手和难回头。

  2012年以来,我有多少个不眠之夜,深为收受那么多钱财而忧心忡忡、焦虑不安,也曾退过少量的,但全部都退又缺乏勇气,缺少担当。自己总认为孟集镇是个小地方,反腐风暴不一定刮得到。我天真地认为这事别人不知道,时间长就没事了。

  2012年县纪委对我进行信访初查。我采取事先与有关人员通气,订攻守同盟、提供假证据等方式应付调查,用假象迷惑调查人员,侥幸过关。这次调查后,我暗自庆幸,没有被查出问题,洋洋自得,认为自己就是没问题。自己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,也没有警醒。反而认为组织调查轻描淡写,好应付。还我行我素不悔改不收手,仍然收与拿。直到此次我被纪律审查,才如梦初醒,一切侥幸和幻想都破灭了。

  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,首先是放松学习。我自从当上基层领导干部后,一逢学习就借口工作忙顾不上,或是学习也敷衍应付,是读书看皮,看报看题,走马观花。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过,更没有系统学习过。有时学习也浅尝辄止,不求甚解。对党的大政方针、党纪党规和一些法律常识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。更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。所以在我的工作中办事情、想问题,只凭经验,凭感觉,没有调查研究,没有借鉴他人的做法,没有绷紧党纪国法这根弦,更没有办事情想问题自觉用党纪国法这根标尺去衡量。由于没有理论指导,没有党纪国法的支撑,没有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,盲目瞎闯,所以做出的决策肯定是错误的,是荒谬的,甚至是违纪违法的。自己不懂还不虚心向别人学,上级要求也不肯学。总之不想学、不愿学。

  其次是宗旨意识淡化。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这是全体党员必须牢记的,并为之践行的。共产党员要心中装着群众,时刻想着群众的安危冷暖。我作为一个有二十六年党龄的老党员,对孟集的发展不热心、不出力,对群众的所诉所求不关心、不调研,对组织的重托不用心、不理睬。为自己安乐窝着想,打自己的小算盘。整天追求奢华的生活,财迷心窍。把为人民谋福祉、谋利益代之以服务企业、服务老板,从中大肆收受贿赂。

  第三是生在福中,忘记根本。我从小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历经磨难,才得以肩负着父老乡亲的重托,家人的期望,踏上工作之路。刚开始还算努力,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,慢慢走上领导岗位后,忘乎所以。忘记了自己是谁,忘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兄们,忘记了母亲的叮嘱和殷殷期盼,更忘记了过去那常背的咸菜罐。因而在工作中,身边的群众,他们同我的父兄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,我却对他们视而不见,对他们的所求所盼充耳不闻,对他们冷暖漠不关心。把他们对自己的尊重视为当然,对他们的苦、穷不究其根源,一律视为懒、不会干,对他们的申辩认为是刺头、在找茬。殊不知他们是自己的衣食父母,为他们服务是自己的使命,他们是根是本,没有他们我将是无根之木,无水之鱼。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进攻下,我失去了农民的本色。

  第四,追求享乐,财迷心窍。我当上基层领导干部后,生活也发生了改变,一改过去“土老帽”形象,扔掉了过去补丁服装,穿上名牌,讲阔气,讲排场。过去挨饿受穷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眼前。因此我对于金钱的渴求如嗜酒般地贪婪。看到钱我本能地有着极强的占有欲。加之奢华的生活需要金钱做基础。这样捞钱便是我的所求:送来的,来者不拒;不送的,想办法索取;送少的,想法设法使其多送。几天不收钱心里就有失落感。为捞钱我费尽心机,绞尽脑汁,整天脑子里尽想着如何谋钱。一切为谋钱让道,一切为谋钱服务。除了钱还是钱,唯有钱好,钱迷心窍,严重损害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。

  对家庭和对社会造成的影响,我深感内疚,难以面对。我87岁的老母亲,天天站在门口翘首盼儿归,一想到这情景,我心如刀绞。我的爱人和儿子都急需我照管,特别是我的儿子,今年初三,中考在即,面临人生的一次抉择,他多么需要我帮他辅导、解疑排惑、排忧解难。在他们最需要我的时候,我却深陷自己亲手编织的“笼子”里接受组织调查。

  假如当初我没有走向歧途,按照我夫妻俩的正常收入,我们家人足以过上体面的生活,全家就能团圆幸福地在一起,不让他们担惊受怕,他们不会孤立无助,儿子也不会无人辅导。

  假如我没有违纪违法,我就能照顾家人,老母亲会安享晚年,爱人就不至于让她独自面对难以预料的未来,儿子在中考的角逐中也会多一人助威。

  假如我没有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,我就能在组织给予的岗位上,还能为霍邱,为百姓尽点微薄之力,弥补我对组织的亏欠,对百姓的愧疚。

  但是没有假如,只有冷冰冰的现实。现在我一想到老母亲、爱人和儿子的现状和今后的生活,心里就一阵酸楚、凄凉,感到万分痛苦。多少次泪水从眼角滚落下来,就像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一般。希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我为鉴,堂堂正正做人,清清白白做事。对于已经犯错误的同志,我以切身经历劝告,千万不要心存侥幸,甚至目前还在不收手、不收敛,最终等来的,必定是党纪国法的严惩。

浏览次数: 【关闭
网站声明 | 联系我们 | 网站留言
鹤壁市大新区主办 鹤壁市大新区维护
地址:河南省鹤壁市淇水大道帆旗大厦 联系方式:0392—3358205豫ICP备05010383号 2014版权所有